如何根据实验规模选配合适容量的器皿柜?

实验室在选购器皿柜时,合理的容量匹配既能节约空间与成本,又能提升工作效率。首先评估实验室的基本参数:日常使用人员数、实验类型(常规生化、分子生物学、化学合成等)、

日均器皿使用量及高峰需求(例如教学实验高峰、科研高负荷期)。按类别统计常用器皿(烧杯、锥形瓶、量筒、移液器、离心管等)的占比,并考虑器皿的存放方式(立放、叠放、分隔盒)。


建议以“90%覆盖法”确定基础容量:统计一个典型工作日所需器皿数量,并留出30%-50%余量以应对突发或扩展需求。若存在灭菌或隔离需求,应另配备专用灭菌柜或带通风/防污染隔层的器皿柜。

实验室布局也影响柜体尺寸:走道宽度、门洞尺寸与电气/通风接口决定最大可入柜体尺寸。此外,选型时注意模块化与扩展性,优先选择可叠加或可更换隔板的柜体,以便未来扩充。若预算允许,

可考虑不同用途分区:常规器皿柜、无菌存放柜、化学专用抗腐蚀柜。最后制定维护与盘点计划,定期根据实际使用调整容量配置。通过需求评估+余量预留+模块化思路,可实现兼顾当前与未来的器皿柜容量选配,提升实验室管理效率和安全性。

下一页:节能环保型实验室通风柜的规划理念与使用事例
上一页:没有了